三焦,为六腑之一。三焦位于躯体和脏腑之间的空腔,包含胸腔和腹腔,是一个大腑。用通俗的话来说,三焦就是整个体腔的通道。
《内经》对上、中、下三焦的位置及分界已有粗略描述,如《灵枢.营卫生会》说:“上焦出于胃上口,并咽以上,贯膈而布胸中”;“中焦亦并胃中,出上焦之后”;“下焦者,别回肠,注于膀胱而渗入焉”。原文大体指出了膈上为上焦,胃部为中焦,胃以下为下焦。《难经.三十一难》说:“上焦者,在心下,下膈,在胃上口”;“中焦者,在胃中脘,不上不下”;“下焦者,当膀胱上口”。以膈作为上、中两焦的分界处,以胃下口作为中、下两焦的分界处。对上、中、下三焦的部位划分已较明确:膈上胸中为上焦,膈下脐上腹部为中焦,脐下腹部为下焦。
对上、中、下三焦所属脏腑的认识,除肝的分属不统一外,其余均较一致。即上焦胸部,包括心、肺两脏;中焦上腹部,从解剖部位来说,应包括脾、胃、肝、胆;下焦下腹部,包括肾、膀胱、小肠、大肠。
按照《黄帝内经》的解释,三焦是调动运化人体元气的器官,负责合理地分配使用全身的气血和能量。
“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”
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末端,沿手背第4、5掌骨间上行于上肢外侧中间部,上肩,经颈部上行联系耳内及耳前后、面颊、目外眦等部;体腔支从缺盆进入,分布于胸中,联系心包、膻中、三焦等。
【原文】《灵枢·经脉》:三焦手少阳之脉,起于小指次指之端,上出两指之间,循手表腕①,出臂外两骨之间②,上贯肘,循濡外上肩,而交出足少阳之后,入缺盆,布膻中③,散络心包,下膈,遍④属三焦。
其支者:从脾中,上出缺盆,上项,系耳后,直上出耳上角,以屈下颊至(出頁)⑤。其支者:从耳后入耳中,出走耳前,过客主人⑥,前交颊,至目锐眦。
注释: ①手表腕:手背腕关节。
②臂外两骨之间:前臂背侧,尺骨与桡骨之间。
③膻中:此指胸中,不指穴名。
④遍:《脉经》作“偏”,指自上而下依次联属三焦。
⑤(出頁):音拙,指目下颧部。
⑥客主人:指胆经上关穴。
三焦经经过的几个部位:三焦,肩膀、耳朵,眼外角。
三焦经的终点叫丝竹空,正好在我们长鱼尾纹的地方,而且很多女士这个地方最易长斑,所以刺激三焦经可以防止长斑和较少鱼尾纹。三焦经绕着耳朵转了大半圈,所以耳朵的疾患可以说是通治了,耳聋、耳鸣、耳痛都可通过刺激本经穴位得到缓解。
由于三焦经顺肩膀下行到臂后侧,所以可以治疗肩周炎。
“手少阳三焦经的腧穴”
在手少阳三焦经这一条路线上,一共23个穴位。在这里,我们重点挑选几个常用到的穴位来讲。
1、中渚穴中渚穴在手背部,约当无名指的掌指关节后,第4、5掌骨之间的凹陷处。也就是我们沿着无名指的掌指关节往后揣穴,往后约0.5厘米,按压有酸麻感的地方,就是中渚穴。
中渚穴的“中”,是指位置,该穴位没有分布在手掌的边缘、外侧;渚,指水中的小块陆地或水边的意思。三焦经的循行,到了中渚穴,就有从小指过来的分支在中渚穴交汇,就如两江合并处的小陆地,到中渚穴就汇成一条江了。
中渚穴是治疗诸多痛症的要穴。痛证的含义非常广,比如肩膀痛、腰后面脊椎痛、膝盖痛、肩周炎、头痛、耳痛、牙痛、胃痛,中渚穴统统都管。
突然站立时,或者突然回头,就会有头晕目眩,这都称为目眩,这时候用手按住中渚穴(或者用食指和大拇指夹住手掌),深呼吸后按压,大约6秒后,缓慢吐气再按压,左右交替,各做5次,可以很快缓解。
伏案工作过久或长时间姿势不变地工作,猛然改变姿势时会突然头晕目眩。解除此类眩晕,也可按摩一下中渚穴。
此外,四肢麻木、腿脚抽筋、脸抽眼跳等肝风内动之症,都可掐按中渚来凋治。
2、阳池穴阳池穴位于手腕部位,腕背横纹中,当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(即腕背横纹上,前对中指、无名指指缝)。
阳,天部阳气。池,屯物之器。这个穴位的意思是指三焦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之气。
阳池穴是腕关节的“保护神”,经常按揉能缓解腕部不适,老年人可于晨起和临睡前,按揉阳池穴5-10分钟。需注意的是,当手腕已出现肿胀甚至关节变形时,应立即就医,以免病情加重。
这个穴位也是支配全身血液循环及荷尔蒙分泌的重要穴位。只要刺激这一穴位,便可迅速畅通血液循环,平衡荷尔蒙分泌,暧和身体,进而消除发冷症。
三焦分为上、中、下三焦。阳池穴临床上也常用来治疗下焦的气行不畅。比如便秘,这里的便秘指的是有便意,但是拉不出来的那一种,就可以艾灸阳池,行气通便。
3、翳风穴翳风穴在耳垂后方,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。 翳风,翳,指华盖,也就以前皇帝出行的时候,头顶上遮挡的那一个屏风或者盖子,有遮挡的意思。这个穴位位于耳垂后方,也符合这个遮挡的意思。
这个穴位能够善于治疗头晕。我们说晕是因为风邪上扰头部。通过按揉这个翳风穴,可以改善我们大脑供血,调节耳内环境,从而改善头晕的症状。
在坐车船头晕的时候,可以试一试按揉这个穴位。平时如果老是觉得头部昏沉感,也可以用艾条熏灸这个穴位,升阳定眩。
4、耳门穴耳门穴在面部,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,下颌骨髁状突后缘,张口有凹陷处。
耳门,位于耳朵前面,在耳屏之前,所以叫耳门。
耳门穴是耳朵的一道门。也暗示着,这道门开合是不是正常,影响着听力的正常与否。所以,临床常见的耳鸣、耳道堵塞感,可以通过这个穴位进行治疗。
现代中医临床还利用耳门穴位治疗中耳炎、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、美尼尔氏症等。
如果双耳因意外事故,不断流脓、流水、生疮,或者耳如蝉鸣、吱吱叫、耳鸣、重听、无所听闻等,只要按摩耳门穴,就能够使症状得到缓解。
陇上寻根,传承古方,呵护生命,孕育健康,缔造美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