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分在每年公历的9月22~23日,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80°。
《春秋繁露·阴阳出入上下》篇记载:“秋分者,阴阳相半也,故昼夜均而寒暑平。”“分”为“半”之意,“秋分”有两个含义:一是太阳在这时到达黄经180°,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,各12小时;二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,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,平分了秋季。
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:“一候雷始收声;二候蛰虫坯户;三候水始涸。”
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,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,所以不再打雷了。
第二候中的“坯”字是细土的意思,意思是说由于天气变冷,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,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。
“水始涸”是说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,由于大气干燥,水汽蒸发快,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,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出现干涸。
从秋分这一天起,白天逐渐变短,黑夜变长;昼夜温差逐渐加大;气温逐日下降,一天比一天冷,逐渐步入深秋季节。
那么在这深秋将近之时,我们该如何养生呢?下面我们就从情志、起居、运动、饮食、预防等方方面面为大家介绍秋分养生的要点,大家快来了解一下呀!
秋分时节凉风萧瑟,人易出现悲忧情绪,故应收神敛气,保持内心安宁,以减少秋季肃杀之气对身心的影响。起居方而宜早睡早起;饮食上宜多食有润肺生津、滋阴润燥功效的食物,如梨、藕、百合、山药等;多进行登山等运动以祛病健体。
下面有详细介绍,如果觉得太长不想看的话,小编在这为大家准备了一个小歌诀,只要记住这个歌诀,也可以保证秋分康健——
秋分萧瑟忧愁安,早睡早起护心肺,益津养阴润燥胃。梨藕百合柿山药,酸甘果蔬润津燥。
看完歌诀不过瘾的朋友,就听小编慢慢详细道来各个养生要点吧~
情志养生:收敛神气
秋分过后,自然界呈现一片肃杀的景象,叶落草黄,人也与自然相应,容易悲忧伤感。此时应调整情绪,宁神定志,收敛神气,保持情绪乐观,避免紧张、焦虑、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,做到劳逸结合。
起居养生:注意保暖
秋分,天气转凉,首先要注意保暖。“白露秋分夜,一夜冷一夜”,秋分之后“秋老虎”逐渐减退,气温逐渐降低,日夜温差较大,人们容易受凉,此时要注意保暖,尤其是夜晚睡觉时要盖好被子。
运动养生:登高望远
金秋季节,天高气爽,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机。可选择登山、慢跑、散步、打球、游泳等。
饮食养生:养阴清燥
秋分时气候干燥,燥邪易伤肺,故人在此时易出现皮肤和口唇干裂,口干咽燥,大便干结,咳嗽少痰等症状。在饮食上除了要多饮水,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外,还应多食有润肺生津、滋阴润燥功效的食物,如萝卜、藕、荸荠、甘蔗、秋梨、柑橘、山楂、苹果、葡萄、百合、银耳、柿子、芝麻、蜂蜜等,以润肺生津、养阴清燥,但不可进食过饱,以致肠胃积滞。
其中百合因味微苦,性平,具有润肺止咳、清心安神的作用,故特别适合在此节气食用。但因其性偏凉,故胃肠功能差的人应少吃。此外,此时节还宜常食山药。山药性平,味甘,有固肾益精、健脾益胃、润肺止咳、止泻化痰的功效,可治疗肾虚遗精、脾虚泄泻、肺虚咳嗽等症特点。此外,山药还具有阴阳兼补、不燥不腻的温补故特别适合在秋分时食用。
预防:防秋燥
要防秋燥,秋分后秋燥越来越明显,燥易伤津,引起咽、鼻、唇干燥及皮肤干裂等燥症。此时注意休息,保证充足的睡眠,睡好子午觉。所谓子觉,就是要保证晚上11点前入睡;午觉是表示中午要适当午睡,保证充足睡眠,以防止秋困。另外,还可适当做些皮肤保养,涂润肤乳,防止皮肤皲裂。
想知道如何应对皮肤干燥,请看往期推文——防止秋季皮肤干燥
下面为大家介绍几款养阴清燥,适合秋分时节食用的小菜谱。(仅供了解,不能替代药物,请在医师指导下尝试)。
百合银耳莲子汤食材准备:莲子40g、百合10g、银耳10g、枸杞20g、木瓜60g 、冰糖10g。
制作步骤:
1、莲子、百合、银耳、枸杞用温水浸泡60分钟。
2、沙锅内放清水、莲子、百合、银耳、枸杞,开锅后小火煲60分钟。
3、再放入木瓜、冰糖,冰糖融化后关火。注意事项炖煮此羹最好用瓷煲或砂锅。如果没有也可以用不锈钢的锅或是无毒铝锅。尽量不要用铁锅,以免铁离子与其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影响疗效,有的时候可能还会变黑。
山药粥食材准备:生山药500 克、白糖适量。
制作步骤:
1、 将生山药扎细过筛,放入盆内,调入凉水成糊。
2、 锅中放适量水烧沸,边搅边下山药粉,烧至熟,加白糖调味即成。
陇上寻根,传承古方,呵护生命,孕育健康,缔造美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