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我们开讲奇恒之腑。奇恒之腑在形态、功能方面,有着与五脏、六腑不同的特点。《素问·五脏别论》:“所谓五脏者,藏精气而不泻也”,“六腑者,传化物而不藏”,指出五脏具有“藏而不泻”、六腑具有“泻而不藏”的功能特点。同时,《素问·五脏别论》又说,脑、髓、骨、脉、胆、女子胞,此六者,形态似腑,多为中空的管腔或囊状器官;功能似脏,主藏精气而不泻。因其似脏肺脏、似腑肺腑,异于常态,故以“奇恒”名之。
除胆也为六腑之外,其余皆无表里配合,也无五行配属,但与奇经八脉有关。
在《中医基础理论》的教材中,对奇恒之腑“脑”的定义是这样的:脑藏于颅腔之中,为脑髓汇聚而成,位于头部之内,故又名“髓海”。
根据中医对奇恒之腑和脑的定义,那么问题就来了。奇恒之腑中的脑指什么?若指头骨则属骨,虽符合奇恒之腑“形态中空,内藏精气”的特点,但于脑病的临床实践没有意义;若指脑髓则为髓属肾系,却无法满足奇恒之腑的定义要求;若指特定的主“元神”的功能性单位,则隶属心系统,但心脑系的提法又无法满足肾脑之间的密切联系。对“脑为元神之府”、主神明的功能虽部分医籍曾有记载,但最终并没有被纳入中医理论体系之中,更没有被应用到脑病治疗中。
还有一种观点认为,奇恒之中的脑,可理解为脑膜腔。这种观点认为,将奇恒之腑中的脑定为脑髓(大脑),一般都是依据《灵枢·海论》“脑为髓之海”而来。然不知这里脑的含义较广,似乎包括颅腔、脑膜、脑髓在内,而侧重前二者。以何为据?现用《灵枢·海论》“胃者水谷之海”一语为例,“胃者水谷之海”中的“胃”和“水谷”,两者不是一回事,是腑(器)与物质的关系。同样,“脑为髓之海”中的“脑”和“髓”,两者也应不是一回事,即脑应指为腑腔(脑膜或颅腔)而髓指物质,也应是腑(器)与物质的关系。因此认为,奇恒之腑中的脑,应指脑膜腔为宜。
关于奇恒之腑中的“脑”到底是指代颅腔、脑膜腔还是大脑?对于这样的观点争论我们姑且搁置一边,中医对于大脑生理功能的研究,对于我们的养生保健和中医临床,都是非常有意义的。
脑的生理功能是主宰精神活动、主感觉运动、主宰生命活动三个方面。
因此,奇恒之腑中的脑、髓内容应重在腑论,将其分别指为脑膜腔和脊髓膜腔为宜。这样,才能使奇恒之腑中的脑、髓内容与其他奇恒之腑的内容一致,都具有“形多中空”的腑的形态特点。
1、脑与精神思维活动的关系
中医学认为,人的精神思维活动主要与心关系密切,但同时也认为与脑有关。
人的精神思维活动,即“心藏神”的神,由心所主。如《素问·灵兰秘典论》曰:“心者,君主之官,神明出焉”。精神思维活动又分属其他四脏,如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云:“心藏神,肺藏魄,肝藏魂,脾藏意,肾藏志”。
脑与精神思维活动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脑髓充足与否。脑是精髓汇聚之处,髓由精所化,肾精充足,髓海得养,脑的精神思维功能正常,则精神饱满,意识清晰,思维敏捷,记忆力强,情志正常。如《灵枢·海论》曰:“髓海有余,则轻劲多力,自过其度”。脑髓不足,则会出现精神萎靡,思维迟钝,头晕目眩,耳鸣耳聋,膝胫酸软,四肢乏力,记忆力减退等,如《灵枢·决气》云:“脑髓消,胫酸,耳数鸣”,《灵枢·海论》曰:“髓海不足,则脑转耳鸣”。髓海有余及不足对身体的影响,与肾精的盈亏有密切联系。由此可知,脑与精神思维活动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脑髓充足与否,脑髓充盈则精力充沛,脑髓亏虚则精神萎靡。
2、脑与感觉运动功能的关系
脑与视、听、嗅、言等感觉功能有关,脑从目、耳、口、鼻等五官接受外界刺激,产生了感觉,并将其传递给心统领下的五脏。目、耳、鼻、舌等感觉器官位于头部,内通于脑。五官的功能与脑有密切关系,一方面五脏六腑的精华物可以通过脑来充养目、耳、鼻、舌,使其发挥正常的功能,如《灵枢·大惑论》曰:“五脏六腑之精气,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”;另一方面视听、嗅味等感觉又反映于脑,虽然在《黄帝内经》中没有这方面内容的记载,但在后世医家的著作中有关于此的阐述,如清·王清任在《医林改错》中提到:“两耳通于脑,所听之声归于脑;两目系如线长于脑,所见之物归于脑;鼻通于脑,所闻香臭归于脑”,脑从目、耳、口、鼻等五官接受外界刺激,产生了感觉,并传递给心统领下的五脏,五脏接受感觉信息而知觉,产生意识,发生反应,在心的支配下,肌肉关节协调动作,产生各种运动。
若脑有病变,不仅会引起各种感觉异常,如《灵枢·口问》曰:“上气不足,脑为之不满,耳为之苦鸣,头为之倾,目为之眩”,《素问·气厥论》云:“胆移热于脑,则辛频鼻渊”;还会引起运动障碍,举止失常,如《灵枢·海论》言:“髓海有余,则轻劲多力,自过其度;髓海不足,则脑转耳鸣,胫酸眩冒,目无所见,懈怠安卧”。
3、脑与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
脑辅助五脏六腑维持和调节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。脑藏于颅骨之内,不能受丝毫损伤。脑受到伤害,轻则大病,重则立死,如《素问·刺禁论》曰:“刺头,中脑户,入脑立死”;王冰注解《素问·刺禁论》时提到:“脑为髓之海,真气之所聚,针入脑则真气泄,故立死”。因为真气聚于脑而运行于周身,激发和推动各脏腑组织的机能活动,所以髓海充足,真气聚守、调顺,则脏腑之气出入有序,功能正常,形神合一,人体健康无病。故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云:“恬淡虚无,真气从之,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”。
临床上,因情志失调,致脑神一时不明,亦可影响人的生命活动,如《素问。生气通天论》曰:“大怒则气绝,而血苑于上,使人薄厥”。后世医家也认识到,脑与人体的生命活动有关,脑不能受到邪气的侵袭,如王肯堂《证治准绳》云:“盖髓海,真气之所聚,卒不受邪,受邪则死不可治”。
陇上寻根,传承古方,呵护生命,孕育健康,缔造美丽。